本报讯近日到庐山采访时看到,在牯岭镇的街道上,一万多盆姹紫嫣红的鲜花组成了一道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线。据此间人士说,这条长达千米的花街,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偷花、摘花的事。他们称,这是庐山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庐山是“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”之一,每年都要迎来海内外游客100余万人。旅游高峰期,这里平均每天接待3.5万人。庞大的旅游人流,与山上1.16万名常住人口、近3000名暂住人口,给庐山的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。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一班人认为,旅游经济是“形象经济”、“窗口经济”。庐山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,必须树立其良好的形象,才能最终获得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。为此,该局决心从员工做起,从庐山山民做起,提出响亮的口号:“人人都是旅游环境,人人都是庐山形象。”
近年来,为提高庐山公民的文明素质,庐山管理局制订了《社会公德“十不准”》和《庐山文明公约》等,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,并在全山各行各业广泛开展了“创文明机关、做人民公仆”,“创建文明山、争做文明人”,“假如我是一名游客”,“做文明庐山人”等活动;还定期评选“十大文明窗口”、“十大文明标兵”等,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氛围。
去年10月以来,庐山管理局针对游客反映的高回扣、取暴利等问题,开展了“二反一净化”活动,即反回扣、反暴利、净化旅游市场。维护了庐山良好的声誉。
环境卫生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第一印象,庐山管理局规定环卫队伍及保洁工人每天7至22时轮班上岗,视线范围内不允许有果皮纸屑、易拉罐、包装袋,从而保持了庐山良好的卫生环境。文化娱乐是旅游休闲的重要方面,该局加强对山上文化市场的管理,提倡正当的娱乐项目,使庐山成为“黄、赌、毒”的禁区。
由于加强文明建设的措施得力,近年来,庐山不仅创造了一等的旅游环境,更创造了一等的文明氛围,每年都收到游客表扬信千余封。